• 首頁
  • 「海豚三十」行動
    • 行動目標
    • 誰是海豚三十
    • 聽豚說故事
  • 海豚三十
    • NL24 方太
    • WL46 魚肉腸
    • NL139 刀姐
    • CH34 大麻繩
    • NL284 跳跳豚
    • NL224 凹凸仔
    • NL156 丫Sir
    • NL93 小盈
    • NL33 靚媽
    • NL191 M仔
    • NL242 貪玩仔
    • NL18 傳奇媽媽
    • NL210 哨牙蘇
    • NL295 大氣
    • NL123 123
    • NL37 鑰匙
    • NL285 群腳仔
    • NL98 米奇
    • WL05 旅行者
    • NL136 大括號
    • NL244 滑嘟嘟
    • NL145 小塌
    • NL226 花生
    • EL01 駝俠
    • NL288 小三角
    • NL165 黑眼圈
    • NL104 白雪
    • NL188 小黑點
    • NL221 肥媽
    • NL264 阿夢
  • 廣播劇
  • 三跑威脅
    • 棲息地永久消失
    • 阻擋移動走廊
    • 降低保護區作用
    • 海上交通更頻繁
    • 大量水底噪音
    • 累積影響
    • 未採納「預警原則」
    • 補償措施不足
  • 最新消息
    • 最新活動
    • 新聞發佈
    • 作者專欄
    • 活動相片集 >
      • SROI研討會
      •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記者會
      • 教協論壇
      • 沙田街站
      • 立法會聲援
      • Kennedy School 講座
      • 公眾培訓班 (綠色和平協辦)
      • 旺角街站
      • 中環街站
      • 七一遊行街站
      • 七一二誓師大會
      • 書展街站
      • 環諮會會議前遞交請願信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Eng
Day 2 路,一直都在?

大家好,我是魚肉腸WL46,人類第一次見到我時可能會覺得奇怪,因為我早年在漁民設下漁網附近捉漏網魚時,背鰭被魚網勾破,結果背鰭永久傷殘。雖然很痛,但慶幸能走出鬼門關,亦上了保貴的一課。年少留下一道傷疤,算為我的豚生留下一個特別的記號。除了殘破的背鰭,我身上還有代表年輕的灰色斑點。

從前主要居住在大陸水域,但中國大陸的工廠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到海中,因此海水變得烏煙瘴氣,所以從05年開始移居香港,所以也算是人類口中的新移民吧。近年因為大量拖網漁船把魚一掃而空,雖然在2013年開始拖網漁船已經很少在香港出現,但魚的數量仍未回升到充足的水平,搵食艱難,很多豚友都和我一樣經常穿梭大嶼西和大嶼山北面水域覓食,過著「搵朝唔得晚」的生活。

2013年的某一天,在兩個水域間的海面突然出現了大批船隻和一支支啡色的柱,起初我們仍勉強可以從它們的縫隙中穿過,但 密密麻麻的障礙物愈來愈多,巨大的機械用震動的方式將柱放進海床,期間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。柱和船漸漸連接成一條萬里長城,西北被這條長城分隔。聽聞第三 條跑道的興建將會使我們從大嶼西到大嶼山北的道路徹底阻隔,以後要去不同區域就難上加難了。

從前有居住大陸的豚友跟我說香港機會處處,到香港後又有豚友勸我倒不如返大陸。路也沒有了,我們還可以到哪裡?


收聽「海豚三十」電台廣播劇
Picture
Picture
Picture

Picture

聽豚聲  救豚命
聯絡本會  ︳版權  ︳English
本網站內所有相片、插畫及圖像的版權均由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擁有。除非另有指明,否則下載前必須得到本會同意。 .

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.